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

2024-10-17 07:33:17 | 191招生网

今天191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公布时间

7月5日前。根据2023年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相关内容显示:天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为:7月5日前。天津大学2023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天津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

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

强基计划在考研阶段是可以转专业的,但是具体还要根据学校的要求,部分学校是允许强基学生硕士转专业的,但是在本科阶段是不可以的。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学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外的专业就读。
强基计划专业的限制
根据教育部颁布文件可知,国家目前十分缺乏基础学科科研人才,所以强基计划目前的主要招收专业则是基础学科专业,还有部分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的学科专业。什么叫基础学科专业,我们简单举例,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可以说是非常基础了。

强基计划的专业付出时间精力高昂,回报少。与同行业工学科研人员相比,强基计划基础学科研究人员薪资普遍要低一些。想要在基础学科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钻研,教育部颁发的强基计划文件上都写了,要求高校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本硕博衔接式培养。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从强基计划招生管理规定来看,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由此可见,能否录取为强基计划新生,其决定性条件就是高考成绩。因此,想要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这些高水平大学,学习成绩是必要条件而且是关键因素,只有学习成绩优异才有可能被录取。如果学习成绩一般或者成绩较好但是不是拔尖的话,那就没有必要浪费精力了。

学习思维敏捷的学生

该计划着重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除了历史学之外,其他专业偏理解性质的较多,如果学习思维不够开阔的话,是很难在今后的学习上有所成就的。
从强基计划培养目标来看,该计划是要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因此,这个计划更适合学习思维敏捷的学生。
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学生
取消自主招生计划,改为强基计划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这个改革出发点来看,强基计划更加适合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学生。那些仅仅只是通过题海战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分考生以及严重偏科的考生并不适合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天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为一本线。

1.强基计划背景 191招生网

强基计划是天津大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的一项招生计划。该计划旨在选拔具有全面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2.强基计划的目标

强基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突出、具备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通过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在学术、科研和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入围分数线的制定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是根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录取情况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该分数线会相对较高,要求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入围分数线通常会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进行调整。

4.影响入围分数线的因素

影响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面试表现以及其他招生规定。除了成绩外,学校还会综合评估考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5.强基计划的收益和机会

获得天津大学强基计划的学生将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他们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出国交流、保研资格等。强基计划的学生也将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导师指导,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支持。

6.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议

想要进入天津大学强基计划,考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努力备考,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力。同时,要加强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考研可以转专业吗”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可以不去吗
强基计划可以不去吗

强基计划可以不去吗可以不去,但如果考生已经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了,考生放弃后是无法再被其他学校录取的。走完强基计划录取流程的考生如果放弃,只能复读一年再参加高考。强基计划报名后,在录取前有1-2次的主动放弃机会,一次是在校测,另一次是在志愿填报期间。强基计划是高校招生的一种特殊途径,区别于高考,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择优录取,突出基础学科的引领作用,入校后单独编班,重点培养。

2024-10-11 15:47:34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转段保研率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转段保研率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转段保研率百分之6。根据查询武汉大学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24年推免结果公示:拟录取推免生49名,其中强基计划18人保研率百分之6,本年度剩余可招生人数为35人。而在去年,该学院推免生人数为35名,剩余统考的招生名额有50人。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

2024-10-12 22:42:56
强基计划可以放弃录取吗
强基计划可以放弃录取吗

强基计划可以放弃录取吗强基计划通过后可以不去吗这就需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你只是入围了高校的强基计划名单,还没有参加校测,是可以不去的。强基计划本质上是高校与各位考生的双向选择,在高校经过重重筛选选择考生后,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如果考生通过了某高校的强基计划而打算放弃的话,可以不参加校测,视为考生自动放弃。高校在强基计划招录人数不满时,会采取补录程序。

2024-10-13 20:55:48
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可以同时报吗
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可以同时报吗

强基计划36所大学排名强基计划36所大学排名如下: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中央民族大学9、南开大学10、天津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2、吉林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14、复旦大学15、同济大学16、上海

2024-10-11 02:58:58
强基计划报名了可以不去考试吗
强基计划报名了可以不去考试吗

强基计划报名了可以不去考试吗1.已经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去参加考试。2.即使报考了强基计划并且最终决定不去参加考试,这不会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3.首先,仅在阳光高考网上报名成功并不等同于入围。在各地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省级考试机构会根据高考成绩进行排名,通常入围资格是高校计划录取人数的四倍。4.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由教育部实施的一项招生改革工作。该计划旨

2024-10-16 02:19:00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转专业 武汉大学转专业细则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转专业 武汉大学转专业细则

武汉大学转专业武汉大学转专业的条件如下:1、热爱祖国,勤学上进,品行端正。2、已取得我校学籍,且在校就读时间在一个学期以上。3、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4、了解转入专业基本情况,对该专业有兴趣或专业特长。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考虑转专业:1、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2、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或应予退学的学生。3、国防生、艺术类

2024-10-14 08:00:56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考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生可不可以读第二专业?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考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生可不可以读第二专业?

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大几开始淘汰学生?大三。根据查询南京大学官网显示,南京大学2023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简称“南大强基”,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强基计划是可免试直读研究生的,有淘汰制度,大三下学期会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无法直读研究生,考核合格的可直读研究生。南京大学强基计划生可不可以读第二专业?可以招生对象及

2024-10-16 22:34:08
强基计划可以报多所学校吗
强基计划可以报多所学校吗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10-11 00:10:09